您的位置:科室设置 > 神经外科 > 脑血栓 >

十年脑血栓在成都还有救吗?

发布时间:2022-07-25 15:29:26本文出处: 四川省建筑医院-神经外科

 脑血栓属于脑梗塞的一种。由于脑血管内有血栓形成,使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,进一步软化、坏死。根据脑内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,症状亦不同。脑血栓是中风发病率最高的,占全部中风病例的半数以上,多发生在55-65岁的中老年人身上,男性多于女性。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。初期可有肢体麻木、无力、头晕、头痛等表现,2-3日内可出现半侧肢体失灵、失语、意识障碍、昏迷等情况,严重者造成死亡。

 image.png


脑血栓的病因

  1、血管壁病变:动脉粥样硬化(约70%的脑血管病患者有之)、动脉炎(结核性、寄生虫性、脓毒性等感染引起)、先天性异常(动脉瘤、血管畸形等)。

  延伸阅读:动脉硬化的发生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、血脂过高、高血压以及血流动力学异常有关。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被认为与血脂过高,特别是一种叫做低密度脂蛋白—胆固醇(LDL-C)的物质含量过高有关。也与生活方式、营养和遗传因素有关。如吃进的食物中含脂肪(肥肉、油脂)、碳水化合物(糖、淀粉等)过多;体力活动过少;肥胖、有高血压、糖尿病及其家族史(父母或/及兄弟姐妹有同样疾病)等。有研究发现,动脉粥样硬化与载脂蛋白等基因突变有关,后者是一种与脂肪代谢有关的蛋白质。

image.png

  2、血液成分病变:

  1)、血液粘稠度增高。如高血脂症、高血糖症、高蛋白血症、脱水、红细胞增多症、白血病、血小板增多症等;

  2)、凝血机制异常。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血友病、应用抗凝剂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。此外,妊娠、产后、手术后及服用避孕药等可造成易凝状态。

  3、血流动力学改变:如高血压病(约占非栓塞性脑血管病的55%-75%)、低血压、心脏功能障碍(心力衰竭、冠心病、心房纤颤、传导阻滞)等。

  4、其他:

  1)、血管外因素的影响,主要是大血管邻近的病变(如颈椎病、肿瘤等)压迫,影响供血不全;

  2)、颅外形成的各种栓子等。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60%-70%。

 image.png

  单纯小中风并不直接导致病人死亡,但它却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标志。为了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,需要积极有效地治疗小中风。现阶段提出:

  1、持续30分钟的小中风,应视为缺血性卒中,需要临床密切观察;

  2、超过1小时的小中风,应按照脑梗死进行超早期诊断和溶栓治疗(最佳治疗时间是发作后的6小时内施治)。


 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脑血栓

  1、饮食调整

  按照多品种、适量与平衡的饮食原则,安排好一日三餐的食物,多吃对预防中风有益的食物。据报道,牛奶、鱼肉、黄豆、豆豉、花生、大蒜、洋葱、草莓等对预防血栓是有益的。

  2、饮水充足

  每日正常饮水量应达2000~2500毫升,对老年来说,更要多饮水,老年在不同程度上其血液具有浓、粘、聚、凝的特点,多饮水有利于降低血粘度,减少脑血栓具有浓、粘、聚、凝的特点,多饮水有利于降低粘度,减少脑血检形成的危险性。

  3、戒降烟酒

  要戒降烟酒,限制食盐摄入量,每天最好不超5克,同时饮食不要肥腻。

  4、劳逸结合

  用脑要适度,不要持续时间太长,60岁以下者用脑一小时,应休息10分钟左右,60岁以上者用脑半小时,应休息5~10分钟,以免过于疲劳而诱发脑中风。

  5、生活规律

  老年生活要有规律,因为老年生理调节和适应机能减退,生活无规律,易使代谢紊乱,促进血栓形成。

  6、忌饭后就睡

  饭后血液聚集于胃肠,以助消化器官之血供,而脑部血供相对减少,同时吃过饭就睡,血压下降,可使脑部血供进一步减少,血流缓慢,易形成血栓。因此,最好饭后半小时再睡。

  7、体位变化要缓慢

  脑血栓形成往往发生于夜间,尤其是上厕所时刻。因为夜间本身血流缓慢,加上起床时体位变化,易造成心脑供血不足,所以夜间临厕时一定清醒后,缓慢起床。其实,平时做家务也要注意体位变化不要太快,以免引起脑部缺血。

  8、注意天气变化

  老年人天气适应能力减弱,过冷过热皆可使血粘度增加,诱发脑中风,因此,气温变化骤冷骤热时一定要采取相应防范措施。

  9、控制体重

  通过运动消耗体内过多脂肪,以降低血脂减少脑中风危险性。

  10、慎用药物

  久服催眠药、镇静药、抗精神药、止血药、利尿药、清热药(如复方氨基比林)、防哮喘药(如氨茶碱),可使脑中风机会增多。